BUILD_FPS=30
1 2 3 | cd /home/kbox_video/ tar -xvf DemoVideoEngine.tar.gz vendor cp vendor/default.prop . |
字段名称 |
字段描述 |
取值范围 |
默认值 |
---|---|---|---|
vmi.video.encodertype |
编码器类型配置项 当该项配置为CPU,即使用软编时,若云手机需要运行较大负载应用,为防止默认绑核方式(2容器2核)的CPU资源不足,建议更改绑核方式为绑NUMA,修改方法如下: 将cfct_config配置文件中“CPU_BIND_MODE”字段修改为“1”。 |
|
1:默认VPU(外置硬件编码器编码) |
vmi.video.videoframetype |
帧数据输出格式。 |
|
0:H264 |
vmi.video.frame.width |
自适应分辨率宽度(必须是2的倍数)。 |
360~1080 |
720 |
vmi.video.frame.height |
自适应分辨率高度(必须是2的倍数)。 |
360~2304 |
1280 |
vmi.video.frame.density |
自适应分辨率屏幕像素密度。 |
240~480 |
320 |
vmi.video.encode.gopsize |
编码GOP大小配置项。 |
30~3000 |
30:默认编码GOP大小为30 |
vmi.video.encode.profile |
编码profile配置项(H.265编码仅支持配置main)。 |
|
0:baseline |
vmi.video.encode.bitrate |
编码码率 |
1000000~10000000 单位bps |
3000000 |
vmi.video.encode.forcekeyframe |
编码强制I帧配置项。 |
|
0:默认不触发编码强制I帧 |
vmi.video.encode.rcmode |
编码格式参数项。 |
|
2:CBR 恒定码率模式 |
vmi.video.encode.interpolation |
补帧参数项 |
|
1:开启补帧 |
vmi.audio.audiotype |
音频输出格式 |
|
0:OPUS |
vmi.audio.encode.sampleinterval |
音频输出采样间隔 |
|
10:10ms |
vmi.audio.encode.bitrate |
音频OPUS编码码率(bps) |
13200~512000 |
192000 |
vmi.mic.audiotype |
麦克风输入格式 |
|
0:OPUS |
改变视频输出分辨率(与上次启动时配置不同)时,会改变AOSP系统和应用的渲染分辨率,可能会导致部分应用出现兼容性问题或渲染问题。一般此类问题可以通过重新启动应用解决,因此建议在修改分辨率前返回桌面,同时清空后台应用,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1 2 | cd /home/kbox_video/ ./cfct_video start ${index1} ${index2} |
上述命令中${index1}与${index2}为设备号,其中${index2}可缺省。
例:./cfct_video start 2(创建第二号设备)
./cfct_video start 2 5(创建第二到第五号设备)
1 | docker ps -a |
回显示例如下:
确认所启动的容器存在,且状态正常。
1 2 | docker exec -it android_${index} sh getprop sys.boot_completed |
如果回显信息中sys.boot_completed显示为“1”,则表示启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