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注册

管海兵:校企合作,推动计算产业创新与发展

2021年4月30日 作者:姜晓丹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生态伙伴

4月24日—26日,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在深圳西丽大学城举行。本届大会以“每一个开发者都了不起”为主题,汇聚业界大咖、华为科学家、顶级技术专家、天才少年和众多开发者,共同探讨和分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ICT技术在行业的深度创新和应用。

会上,首批12位鲲鹏MVP正式亮相,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管海兵是其中之一,他就计算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多学科之间的碰撞可以产生新的创新点;协同合作才能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分工精细化、领域垂直化,将是计算产业生态的发展趋势;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应更贴合自身特点。

多领域碰撞,找到创新突破点

计算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工业社会看经济是否繁荣,电力消费是重要的维度,到了信息社会,算力将是信息化能力的重要维度。“计算力就是先进生产力”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全球发展共识,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继续创新以维持算力的提升成为了计算领域的关注点。

在管海兵看来,科学的创新更多的需要更大范围的合作,“在早期,一两个科学家就可以完成很伟大的创新,但现阶段这种机会很少。”在计算领域实现大的突破,需要产业各方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形成合力。

他认为,计算领域的创新可以从不同维度来看。如果单纯从原理创新角度,目前的确还是有所欠缺,源头创新现阶段并没有质的飞跃,需要与更多的领域和学科进行碰撞,找到新的突破点,但在场景应用、产业发展等方面,还是大有可为。

管海兵介绍,目前,算力的提升有两个因素,一个是靠工艺的不断进步,另一个是靠体系结构的不断创新。在过去二十年里,工艺本身的创新已经能看到天花板,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以后算力的提升,更多地要依靠体系结构的创新。

他认为,提供更好更强地计算系统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要发挥计算的力量,必须要深入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行业。“计算的知识与其他领域相结合,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经济、海洋等,这些学科都会用到计算,会对其他学科产生更大价值,例如黑洞照片、基因组测序等。 ”

协同发展,应对机遇与挑战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复杂信息处理和海量数据存储对计算提出了新方向、新要求,计算产业的创新发展迎来了机遇和挑战。

管海兵表示,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良好的生态协同,产业生态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人才的沃土和产业上下游伙伴的大力支持。让分工更细化、更专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原来的计算机叫通用计算机,所谓通用计算机,特点是通用,但坏处是一旦通用就面面兼顾,各方面的性能效率就会相差不少,因此现在非常强调垂直行业的应用。

鲲鹏从一款芯片,到发展成为完整的软硬件和云服务生态,其发展过程也是经历了从单一技术产品,延伸到产业环境发展的过程,现在还肩负着实践应用分享、传递技术理念、开源社区贡献和产品优化升级的使命,对计算产业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能够汇聚产业的力量,促进产业社区和计算行业生态繁荣发展。

管海兵认为,目前,鲲鹏计算生态的形成与繁荣,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实现双向循环。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来说,无论是全球,还是各领域,要注重分工协作,要有共同开发合作的平台、资产来开展转型,才能应对机遇与挑战。

以更贴合自身特点的模式推进校企合作

近年来,计算技术与前沿研究结合更加紧密,量子计算、光计算、生物计算等颠覆性计算形态逐渐兴起并成为竞争焦点。面对计算产业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从战略高度强化先进计算布局,加强产学研融合发展就成为必然。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管海兵认为,从“学”端到“产”端的融合,为高校和企业架接生态人才与产业对接的桥梁,奠定人才培养基础,也为产业布局奠定战略基础。

管海兵认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需要一个互相磨合的过程,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其与华为的合作,就是在不断摸索中,走出了一条更适合自身特点的路径。

早期,上海交通大学与华为的合作,是企业与专家个人的合作,学校并不多加关注。随着国家对于科研创新和基础研究的重视,华为与上海交大的合作模式也有了改变,经过相互的沟通之后,企业听取了高校的意见,以更贴合大学特点的模式推进校企合作,更多地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学校与华为之间签署了“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合作协议,双方合作程度加深,在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学生实习实践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这也有利于打破产业界与学术界的藩篱,促进技术突破、产业升级乃至社会进步。

此外,华为还推出了面向高校师生、企业开发者以及个人开发者的“鲲鹏、昇腾众智”计划,旨在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让开发者更积极参与到鲲鹏生态的建设当中,更好地实现生态的“共建共享”。

“事实上,前沿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是更值得高校来承担的工作内容,能够发挥出高校教师及资源的优势,”管海兵说,“有可能在未来颠覆整个行业。”

上一篇

华中科大金海:未来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黄金十年” 要培养大量创新人才

下一篇

Hi 鲲鹏 | 构建“1+5+N”立体式鲲鹏生态运营与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