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注册

DevRun智能基座鲲鹏高校行中国地质大学专场成功举办

高校教育

发表于 2021/12/08

11月27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和华为联合举办的DevRun智能基座鲲鹏高校行,在武汉市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计算机学院126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构筑了华为专家与高校师生之间技术分享与交流的桥梁,通过鲲鹏生态、openEuler创新与教学实践等内容的分享,以及沙箱实践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鲲鹏生态,掌握鲲鹏技术。

数字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陈云亮在致辞中表示,育才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科技自立。在此背景下,地大希望与华为站在一条战线上,为未来计算做一些实质性工作,实现鲲鹏展翅、昇腾万里。

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陈云亮

“这是给我们的一次机遇,也是我们的责任。”陈云亮鼓励同学们把心沉下来,到创新自立的科技创新生态当中去,学习华为生态体系的技术,为国家科技自立发挥自己的作用。

算力已成为新的生产力,正驱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生态总监向成双在活动现场做了《鲲鹏展翅,共赢未来》的演讲,向同学们分享了鲲鹏计算产业的生态进展、市场空间、技术差距,以及鲲鹏人才的培养。

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生态总监 向成双

向成双以讲故事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将我国鲲鹏计算产业生态进展呈现给在场师生。他表示,华为始终坚持“把复杂留给自己,简单留给伙伴。”在开源上,华为是抱着硬件开放和软件开源的心态,将openEuler和openGass的核心代码开源出去,与大家一起繁荣中国基础软件生态。目前鲲鹏生态已经进入快车道,拥有3500+认证伙伴、1万多个方案、24个生态创新中心。

在人才培养上,华为构建了三层高等教育教学合作模式,在地大等头部高校打造智能基座,培养学生的科研和架构能力;在部分本科院校,沿用智能基座的实践成果,打造鲲鹏·昇腾产学育人基地,培养学生技术创新和架构能力;针对高职类院校,则构建鲲鹏·昇腾产学育人中心,培养学生系统维护和应用开发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打造产学研人才培养全流程。向成双还基于自身的经验,对在场学生毕业后的行业方向和城市方向给出了建议。

从开源系统Linux的历史,到openEuler的发展历程,再到openEuler的创新以及其在基础软件教学中的实践,华为openEuler布道师范佳臣在活动现场分享了基于openEuler开源社区的Linux学习新体验,让大家对openEuler有更深入的了解。

华为openEuler布道师 范佳臣

不仅如此,范佳臣还带领同学们进行沙箱实操练习,体验A-Tune智能优化引擎的部署与应用,直观感受性能优化的过程,让同学们从理论知识走向技术实践。

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创新培养。DevRun智能基座鲲鹏高校行中国地质大学专场的成功举办,为技术生态的繁荣和科研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智能基座鲲鹏高校行将继续走进各大高校,助力人才创新培养。

上一篇

2021年11月 | openGauss走进高校活动系列回顾

下一篇

智能基座openEuler高校行——福州大学站圆满落幕